欢迎您进入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脉管炎科!网址:http://www.maiguanyan.com 。拨打咨询热线:0371-66222669为您提供专业咨询!
tags | 繁体中文 |手机浏览 | 联系我们
网站首页 科室介绍 专家团队 经典病例 患者视频 科室活动 最新动态 科室荣誉 特色疗法 患者留言 联系我们
脉管炎的治疗 > 推荐专题 > >>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发展史

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发展史

时间:2010-06-03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
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沿革
我国医学史发展中对中医周围血管病的认识,也是一个由浅入深,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。在历代中医外科著作中,对周围血管病均有详细记载,不仅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,而且经验宝贵,内容丰富,至今对于研究和探讨中医外科血管疾病,仍具有实际意义。
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)
春秋战国时代,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动荡、大转变时代,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。铁器普遍使用,社会经济有了大的发展。学术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中医学理论基本形成,在外科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中医对外科血管病的认识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较多的记载。
《吕氏春秋。达郁篇》说:“凡人三百六十节,九窍,五脏,六腑,肌肤欲其比也,血脉欲其通也,筋骨欲其固也。”这其中对人体血脉强调一个“通”字,这是对血液循环的朴素认识,也为后世对血管疾病强调以通为治,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。
《黄帝内经》奠定了中医学的独特的医疗体系。外科血管病学亦不例外。《灵枢。经水》篇说:“若夫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,其死可解剖而视之””-脉之长短,血之清浊--”皆有大数。”《灵枢。脉度》篇记述了各主要经脉的长度十六丈二尺,并说:“经脉为里,支而横者为络,络之别者为孙。”说明当时医学对人体经脉i大体解剖已有初步认识,其大致部位、长短、粗细亦有明确记载。
《灵枢。论疾诊尺》篇日:“诊血脉者,多赤多热,多青多痛,多黑为久痹,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。”这是利用血管的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例证。不仅在二千年前难能可耗,直到现在这一方法也有实用价值。血管色红,垫墅本季;血管色青,疼痛剧烈;血管色黑而坚硬,必然是痹日不通的表现。
《灵枢,痈疽》篇:“发于足趾,名脱痈,其状赤黑,死不治。不赤黑,不死。不衰,急斩之,不则死矣。”这对脱疽后期腐烂、坏死、发黑的症状特点的描述和预后判断均颇为准确,也科学地提出了手术切除(急斩之)坏死指(趾)的治疗方法,是对中医笋的一大贡献。手术能及时除去坏死组织,加速创口愈合,保存肢体。这一治法一直指导着后世的临床治疗。“脱痈”即“脱疽”,包括了西医学中多种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不通而导致的指(趾)脱落坏死性疾病,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
转载请注明: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脉管炎科(http://www.maiguanyan.com)
本篇文章:
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发展史 http://www.maiguanyan.com/zhuanti/793.html


乐收 推荐到豆瓣

温馨提示
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,使血管管腔狭窄、闭塞、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,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逐渐加重,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,甚者肢体溃烂脱落,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,治疗方法最好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,因为手术治疗大多治标不治本。
more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我院副院长李霏同志荣获河南省陆军

我院副院长李霏同志荣获河…[详细]

more专家推荐
曹艳秋 曹艳秋,副主任医师

从事周围血管30余年<<点击进入咨询

李显成 李显成,主任医师

郑州市管城中医院院长 <<点击进入咨询

王克胜 王克胜,主任医师

从事临床30余年...<<点击进入咨询

李霏 李霏 副主任医师

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<<点击进入咨询